誕生,死亡
或許只不過是
一條被緊緊束縛的,兩端
悸動,嗡鳴
既渴望著知音,又期冀脫掙
要不要對彈一曲?你微微一顫
指尖的顫痛掃過琴弦,滑過耳畔
滑過,無數個言語交織的牽絆
只是我輕輕地止歇了
讓餘音慢慢地飄散
或許,相和也是一種束縛
讓我們,選擇兩散
許久之前,碰到一個同是聽力障礙的朋友,他對於感情躊躇不前,在兩人的相處上,他害怕自己的口語對談不靈轉,是兩人未來的巨大障礙。
從小我們就被教導,意見多數,尊重少數,民主表決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基礎,人人都是不同平等且受尊重的個體,所以這樣是最完美的社會制度。可是,事實真的是這樣嘛?
我覺得,在這部片中,導演很擅長用不明說的細節刻劃方式,來闡釋她想要述說的主題,或提出矛盾與問題使觀眾思考。
當初拍這部電影的目的,應該是要透過一個平凡中低下層家庭在求助醫療時的遭遇,控訴美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不完備以及醜陋之處。
開頭是驚悚的車禍經過,隱隱給了本片一種危急緊張的氣氛,但隨之而來卻是再平凡不過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寫照,客廳的電視、準備早餐的媽媽、活潑好動的小孩、一切都正常不過。就像普通人般,父母會為了家中經濟問題而爭吵、小孩有些童言無忌大人們疼愛的告誡、以及稍後全家人和樂融融的擠在車上唱著歌、玩著遊戲。到這裡,影片呈現著是再溫馨不過的天倫之樂。但,導演,可能就是要利用觀眾對此般情景的感受,來無限放大稍後要帶給觀眾的衝擊。
悲劇降臨了,小孩棒球賽中昏倒,隨後送到醫院檢查出是心房隔膜破洞,小孩可能隨時沒命。院方提出了需要天價開銷手術的唯一活命建議,在相擁而泣的悲傷中,父親下定決心要盡一切力量救他親愛的兒子。
從這裡開始,是一連串的求助與碰壁。我想,導演要試圖指出,如果一個未經過高等教育,